分类导航

 

全国师范院校图书馆联盟近期工作规划


依据《全国师范院校图书馆联盟章程》,经第十九届教育部部属师范院校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议暨首届全国师范院校图书馆联盟成员大会筹备会讨论,特制定本联盟3-5年工作规划和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基于师范院校办学优势,推进教育学科和教师教育文献信息资源的共知、共建和共享,以此带动联盟各类资源全面建设。以纸本文献为主,建设成员馆馆藏联合目录或专题性联合目录;以数字文献为主,发现成员馆各类数字资源;以成员馆自建特色资源或网络资源为主,整合如专题性的OA资源、教育教学资源、机构知识库等。通过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途径实现文献资源的联盟共享。突出本联盟基本特色,充分体现各成员馆个性,围绕教育学科和课程教学合作共建专题资源。

二、推动信息服务合作和共享,提升成员馆服务水平和能力。围绕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建立教育学科信息资源联动服务机制。合作开展信息资源使用评估,开展相关数据分析挖掘,提升为师范院校决策服务的水平。依托成员馆人力资源,开展联合参考咨询服务。加强分工合作,共谋发展。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训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发相关课程,共享相关培训资源。依托现有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网络,尝试构建嵌入式师范共享域文献传递子系统。

三、构建联盟技术服务合作支撑体系。以联盟网站建设为起点,逐步建成联盟技术支持平台,实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联盟业务运行机制。建立版权允许的资源获取工作流,与各馆统一认证系统实现对接,逐步分层次实现联盟成员馆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在线浏览、文献传递等功能。加强联盟成员馆信息技术部门的工作交流合作,联合开发应用技术,协同解决技术难题和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问题,实现技术资源共享。

四、促进成员馆馆员培训和职业发展。逐步形成联盟馆员培训运行模式和培训课程体系。开展系统的分主题、分地区、分类型、多途径的经常性馆员培训。依托联盟网站开发培训平台,发布培训课程,开发培训课件,实现培训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建立培训专家库和培训题材库,形成和完善培训评价与反馈机制,探索将经常性培训与成员馆人才队伍建设、馆员职业发展相融合。建立培训档案并进行汇编与分析。

五、加强联盟学术研究和交流机制建设。围绕师范院校教育科学研究特色,结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开展选题建议征集、项目申报交流等工作。根据联盟发展需要,汇集成员馆共同关心的问题,设立联盟自主研究项目,鼓励各馆承担和馆际联合申报。定期召开联盟专题学术研讨会。加强与非师范院校图书馆、科技情报所等交流合作。汇编各馆科研成果,发布联盟学术研究年度报告。

六、共同构建具有师范院校特色的图书馆文化体系。确立以环境文化为基础、制度文化为保障、精神文化为内涵、服务文化为核心的图书馆文化体系建设理念。加强成员馆在馆舍设计、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密切合作与沟通交流,形成包括馆史、馆训、馆徽和建馆理念、科学管理、环境营造等在内的文化建设共知、共享的畅通渠道。建设联盟图书馆文化网络论坛,汇编成员馆规章制度,编辑联盟图书馆馆舍图集,定期召开文化建设学术讨论会,建立成员馆文化建设交流考察和观摩的经常性机制。

七、健全和完善联盟组织机构和运行模式。健全联盟成员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制度。加强各业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业务中心的核心作用,支持其自主开展业务工作。加强秘书处建设,发挥其在联盟中综合协调、联络沟通的枢纽作用。建立联盟内部的分工协作、监督评估和宣传推广机制。密切与其它联盟的联系,畅通与业界各层学会的工作交流。拓展融资渠道,制定经费分担方案,形成经费多元筹集机制。提升联盟服务质量,逐步扩大联盟影响力。

八、本年度工作计划是全面启动联盟各项工作。召开2014年联盟常务理事会,筹备2015年联盟理事会,积极发展联盟成员,健全业务中心的组织建设并有效开展工作。完善并启用联盟网站,广泛联系师范院校,扩大联盟规模和联盟影响。建立成员馆联系人制度,完善联盟通讯方式。秘书处人、财、物等工作基本保障全部到位。完成各成员馆文献资源相关调研,制定共享共建初步实施方案。完成年度信息服务工作方案,拟定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网络构建方案,召开服务创新经验交流研讨会。初步建立培训专家库与培训课程库,年内完成1-2次网络专题培训。加强联盟学术研究制度建设。调研各馆馆员学术研究需求,设立联盟内研究项目,年内组织一次学术研讨会。共同构建具有师范特色的图书馆文化体系,在联盟网站搭建文化建设共享平台。创办联盟专刊,发行本年度联盟工作专题报道。

 

2014年5月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Tel:010-58809911
E-mal:cncnul@bnu.edu.cn